(53)语文课中的逆向的德育教育-《百感小集》
第(3/3)页
横向,是指可以用某种角度把几个反面人物串联起来,分别找出他们性格上的焦diǎn进行排列,辨析这些个性特征的类别,揭示这些性格的阶级属性。然后,再用革命者的标准来对照,让学生们从中鉴别真善美与假丑恶。
**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善与恶是做为一对范畴,同真与假、美与丑一样,具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性)。我们在进行真善美教育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假丑恶的思想行为进行剖析批判,提高学生识别善恶、辨别美丑的能力即审美能力。
辨清两者的区别后,把自己加进去,构成:反面人物→革命者标准←自我形象,三者为一体的结构图(横向教育结构图:略)。在两者〔反面人物与正面人物(革命者)〕对照下,选择“自我形象”的塑造方向和标准,从而得到思想教育。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王熙凤两面三刀,别里科夫因循守旧,阿q的精神胜利法。
这三个人,一个可憎,一个可鄙,一个可悲。三个人物的个性核心不是剥削阶级就是属于没落阶级的本性,体现了自私性、没落性、腐朽性、反动性,都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有害无益。
做为青年一代都不应该效仿,应该以正面人物为榜样,用革命者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做四化建设的后备军,这就使学生们得到了集体主义和群众观diǎn的教育。
5、纵向法
纵向法是指以时间为序,以某人某事的前后情况为“轴”,通过发展变化的比较,揭示客观发展的规律性,证明错误的或反动的必然遭到失败或灭亡;正确的革命的得以发展壮大,让学生们认识这一条客观发展规律,并从中辨清是非美丑,忠奸正邪的界限,从而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
《项琏》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前后情况是:
奢望—————借琏—————丢琏—————负债
(开端:梦想)(发展:体现)(**:导线)(结局:悲剧)
我们分析女主人公十年前后的变化可见,她的奢望是脱离实际的,是一切不幸的基因,“借琏”是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思想意识的反映;“丢琏”是她“一夕欢乐招来十年辛酸”的导火线;“负债”是她梦想与现实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她的梦想完全是围绕个人而产生的,是**的、没落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以悲剧告终。
她的悲剧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但她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归根结底是她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从她身上可以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放眼世界,竖立远大的**理想,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使学生们得到了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总之,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这种逆向的德育教育,仍然体现着德育中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教育,同样收到显著效果,只不过把反面人物和反面事物做为我们曲线教育的资料,让它为我们培养四化建设人才起着正面作用,也是让腐朽反动的东西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1995年5月)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