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不打-《血海孤狼》
第(2/3)页
周应聪嘀嘀咕咕间,交通艇已经到了特拉维河的入海口,这是一个略带拐弯的窄河道,河道进去不到一公里,在小镇的旁边居然有一个关卡,上面飘着德国国旗和纳粹旗,让人感觉很突兀。不过想到出了这个关卡就是波罗的海,李孔荣又释然,这不就是边防站吗。
过了这个边防站再走上一公里左右,河道徒然变宽,左边看似像一个湖,当然不是大湖,站在船上就能看到湖岸。湖是葫芦状的,左边更远一些一个窄口之后又是一片水域,但那里已经没有连着河道了。站在船上看不到边,但地图上显示它并不比另一半葫芦更大。
走了一会,船又开始沿着河道拐弯,拐弯再走直道,待船再次拐弯时,巴斯蒂安中将指着右边的一片厂区告诉大家:那里就是佛兰德造船厂。
包括陈绍宽在内,诸人马上看向那家造船厂。虽然心里不乐意选在此,但让李孔荣稍微有些安慰的是,这个临近河道的造船厂规模颇大,烟囱林立间感觉比江南造船厂还要好些。除了烟囱、他还能看到里面的小火车、堆在厂区内的木料、以及忙忙碌碌的工人。
在船彻底驶过这段河道,看不到造船厂时李孔荣才放下望远镜。从刚才的观察中,他感觉这家造船厂似乎有些开工不足,而且居然堆着那么多木头,难道是造木船的吗?担心完该厂的技术水平,他又在想以后自己怕是要住在这了他得造船厂柏林两头跑。一边担心纳粹偏向日本,一边又担心造船厂故意怠工。虽然合同签订后国内会来人在此督造,可他们仅仅是海军工程师,唯有他这个马上就要履任的大使馆海军武官是外交人员,他出面德国人才会给些面子。
造船厂过去不一会就看到了吕贝克市。在德国人的安排下,一干人没有在市区多做停留,直接上火车赶往两百八十多公里外的柏林。
陈绍宽等人在次日一早离开,送完他们的李孔荣本以为可以休息,接下来好好琢磨手上的几件事,不想刚回海军宿舍杜律明两个就在会客室等着了。他见李孔荣进来起立笑道,“汉盛兄可真难找啊,小弟等了两天今天才等到。”
那一日酒会后,李孔荣还见过杜律明三次,三次都是他请吃饭,目的当然是想了解更多关于装甲战术的东西。李孔荣也不是藏私,他问的、自己能想到的,都言无不尽。只是装甲战那是几顿饭就能说完的,从武器说到战术、再从战术说到编制,今天杜律明就是来要编制的。
“我也没办法啊。”都熟悉了,李孔荣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两天公干去了。”
“是,我听说了,汉盛兄辛苦。”杜律明道,“不过小弟老是在想这装甲师的编制,小弟看书少,见识也少,你看,这又要来找汉盛兄帮忙了。”
“编制我大致写了一份,你等等。”李孔荣说罢就让值日官帮他去房间里取。一会东西拿了下来,他先打开看了一看确定没错,这才把文件交给杜律明,“这就是了,你先看看吧。”
杜律明非得闹着要弄一个装甲师,吃了他几餐饭的李孔荣不得不勉强答应南京饭店结账时有一顿饭居然花了一千马克,并让他没事不要再请吃饭,有问题直接来问就是。至于装甲师编制,他只有慢慢回忆,花了一个多星期才写了一份编制表。
空军、炮兵、摩步兵,都是装甲师必备的东西。空军是指望不上了,炮兵联系法国居然说有120迫击炮,价格也不贵估计是没人要,杜律明当即准备买一个团三十六门,每门带一千发炮弹。只是法国人要外汇,统共两百万美元怎么也付不了。他最终还是听了李孔荣的建议,炮全买,炮弹只买一万发,不够的国内兵工厂在法国人提供资料的情况下仿制。
自行火炮的问题解决,35坦克斯柯达也愿意出售,可问题是价格不菲,九十五万克朗大约等于三万八千美元一辆,一个装甲师假设两百辆坦克,这就要七百六十万美元,还好可以易货交易,捷克接受大豆。可这还是太贵了,不过想到如果战争发生在黄河、徐州一带,李孔荣又觉得有这么一支装甲部队还是有必要的,于是就按照苏军的编制,在德军的基础上把级别提了,坦克连变成坦克团,坦克团变成坦克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