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 巴楚再战夷城-《乌江战纪》


    第(3/3)页

    巴国遣使至魏国、韩国、越国。

    此时,魏武侯病重将亡,公子魏缓与魏罃正在明争暗斗争夺大位;韩赵正在筹备攻打魏国,不久发生了“浊泽之战”,再加对巴国实力看不上眼,暂时也不想与楚国交战,拒绝合作;越国听信巴国使者的“楚国迟早要对越国下手”的论断,答应出兵,但此时式微,已沦为属国,虽然袭扰楚国东部,雨点大,雷声小。

    在巴国所有外交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蜀国,但从来没有真正处理好过,上次翻脸后,若再次联合蜀国阻击楚国,是明智选择,但朝议时遭到多人反对,大多担心像上次一样,请神容易送神难,巴主力排众议,令卿相尚为使节去蜀。

    相尚到蜀,蜀主提出以巴国的属地僰国(今四川宜宾境内)划归蜀国为酬谢,并要求巴国与郪国先绝交为前提。

    相尚回报巴主,巴主像被挖了祖坟一样又气又难受,断然拒绝。在相尚力劝下,巴国仍然重赂蜀国,避免背后起火,同时算是支付保密费用。

    巴国主见外交无用,方信国弱无外交,面子扫尽,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决意伐楚。

    经过充分而秘密的准备,巴国向楚国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力图一举收复盐水盐泉。

    巴主亲征,集藤甲兵数万。

    巴国军队共有多少人数,语焉不详,未查到实据。战国时期,随战争进程不同、年份不同,各国军队人数差异很大。这个时期,七个大国,多的五六十万,少的也有一二十万。

    当时,楚军约七十万,巴军人数与楚国不可同日而语,甚至远远低于最少的韩国。

    巴大军会长江、逆丹涪水、转郁水、进夷水,势如破竹,打败出城迎战的楚军夷城主将屈鹞率领的一支劲旅,杀死屈鹞,包围夷城。

    这已经不是双方第一次为争夺夷城而战。

    楚副将一面向楚王求救,一面坚守城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