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分析-《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吴邵刚听的非常仔细,他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内心有了一些波澜。

      想不到李庭芝的分析如此的精准,有着非常理性的认识,这是非常难得的。

      去年的战斗,蒙古大军的确没有遭受到什么损失,只不过蒙古内部出现了问题,迫使忽必烈率领大军撤离,继承蒙古大汗职位的忽必烈,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稳定内部,彻底剿灭阿不里哥的叛乱,这个时候,维持外部的平稳就显得很重要了。

      换位思考,吴邵刚面临如此的局面,同样会派人前往南宋,稳住南宋朝廷。

      不过吴邵刚也清楚,南宋朝廷根本没有进攻江北、收复失地的打算和雄心,能够稳住目前的局势,就求之不得。

      至于说忽必烈派遣使者前来商议的事宜,吴邵刚隐隐有些印象,去年他曾经听闻,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曾经派遣人与忽必烈接触,双方有过商议,至于说商议的内容是什么,外界压根是不知道的。

      贾似道因为鄂州作战取胜、迫使蒙古鞑子撤兵的事宜,得到了皇上的赞许和朝中的敬仰,权势日盛,这也成为贾似道排挤左丞相吴潜、独揽朝中大权的依仗。

      吴邵刚对南宋的历史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凭着他对历史的判断,压根不会相信蒙古大军是因为战败才撤离的。

      看样子李庭芝也有这样的判断。

      “吴副将,若是蒙古鞑子派遣使者前来商议,你认为当如此处置。”

      李庭芝的问题终于抛出来了。

      吴邵刚也做好了回答的准备,这个问题在他的预料之中。

      李庭芝能够询问他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试探,另外一方面就是不一般的信任。

      “李大人,属下认为,蒙古大汗忽必烈派遣使者前来,朝廷接待就是了,趁此机会朝廷可以提出要求,谋得江北部分的地方。。。”

      李庭芝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对吴邵刚如此的回答,好像有些失望。

      “吴副将,我已经说过了,蒙古大军的实力并未遭受到损失,此时此刻发动进攻,未必能够获胜,相反可能危及到鄂州、庐州以及建康等地。”

      “属下与大人的看法不一样,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战机稍纵即逝,此时蒙古内部陷入到内斗之中,抓住这个机会进攻,收复部分的失地,是最佳之选择,就算是我们不打算发动进攻,等到忽必烈稳定了内部的局势,同样会对我江南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