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江南多才俊-《执宰大明》


    第(2/3)页

    太原,山西巡抚张之敬府中。

    “大人,京师送来的加急公文。”一个差人捧着一封信来到堂中。

    “呵呵呵,我早说么,易天那个家伙既然已经来到山西,自然也少不得要查起我们的事!”张之敬一边笑着对坐在对面的大同知府说道,一边接过信拆开来看。

    看罢,在大腿上狠狠的拍了一下,兴奋的连声道,“好!好!哈哈!好!”

    然后笑呵呵的将信递给旁边的大同知府,道,“幸好本官早有察觉,所以早就去信给严阁老!”

    大同知府又手捧过信看了一遍。

    张之敬看他看完,笑道,“阁老准备跟夏言动手了!”

    知府连忙抱拳道,“下官听从大人的吩咐,京师一旦有变,下官这里听凭大人差遣!”

    “好!老弟明白的很啊!”张之敬在椅子的扶手上重重的拍了一下,站起身来决然道。

    正在这时,又一名官差急匆匆的跑进来,“大人!钦差大人与左布政使方大人、总兵李彦将军、都司两位都、副指挥使大人在清远门城楼观楼呢!”

    “什么?!”知府身子晃了晃,脸色骤变。

    “行了,这么点小事,慌张什么?这么快就乱了分寸,能成什么大事呢?”张之敬看看知府急剧变化的脸色,大声的提醒道。

    “下官明白!”知府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良久,吐出四个字来。

    “混帐!”,张之敬在堂里来回踱了两步,心中又一次骂道。

    浙江省,杭州府。

    时任巡抚朱纨,长洲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历练中外,作风务实,熟知军务,尤长于处理民族问题。

    嘉靖十八年正月,也就是今年正月朱纨奉命巡抚浙江,初到杭州,行装未御,就亲往海道巡视,听取各方意见,采纳佥事项高的建议,“不革渡船,则海道不可清,不严保甲,则海防不可复”,于是严行海禁,凡民间双桅大船,一律毁弃,以绝走私之源;又编录保甲,搜捕奸民,以绝内应。

    沿海的防卫系统到嘉靖十八年破败至极,朱纨初到任上,召总兵、参将、备倭官商讨平倭之事,问及沿海卫所的兵数、船数,众人竟全然不知,又查旧册,也全然不符。检点月粮,铜山等卫所缺支二十个月,泉州、高浦等缺支十个月,其余多少不等,无一卫一所不缺支者。又检点哨船,铜山寨原有二十只,现今只剩一只;玄钟澳原有二十只,现存四只;浯屿寨原有四十只,现存十三只,无一卫一所不缺船者。再检点巡检司兵员,漳州沿海龙镇等处共有十三司,录有弓兵九百五十人,实有三百七十六人;福建泉州沿海等处共有十七司,录有弓兵一千五百六十名,实有六百七十三人,无一卫一所不缺兵者。

    朱纨感叹道,“夫所恃海防者,兵也,食也,船也,居止嘹望也,今皆无足恃矣,而贼船番船则兵利甲坚,乘虚驭风,如拥铁船而来,士民溃逃,免受其患己为幸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