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六百里加急-《崇祯有家店》


    第(3/3)页

    崇祯皇帝铺开一张纸,从笔架上拿起一直毛笔,蘸了蘸墨水,轻轻的在纸上写了起来。

    “死守牵制,不丢蒙古和朝鲜!”写下这几个字之后,崇祯皇帝缓缓的舒了一口气:“维稳最重要,维持现状,什么都不变。”

    大明亡于什么?崇祯皇帝问自己,有人会说是党争,有人会说天灾,有人会说农民起义,在崇祯皇帝看来,亡大明的其实就是一个字:钱!

    没了钱,没法练军,没法救灾,什么都没法做,国家怎么可能不亡?

    钱在谁手里?在当官的手里,税收不上来,钱弄不到,整个事情陷入了死角。

    崇祯皇帝喜欢保守派的策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王在晋对辽策略,每年只花费九十六万两,激进派呢?每年花费四百万两,还将一个宁锦防线经营成了马奇诺防线。

    后金大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抢掠,直达京城。

    在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崇祯皇帝如何不怒?导致这些事情人是谁?就是给崇祯皇帝画了一大饼的袁崇焕,崇祯皇帝干掉袁崇焕也就有情可原了。

    “王在晋!”崇祯皇帝再一次写下了一个名字,随后将毛笔挂了回去。

    能够在这个时候认识到大明问题人不多,王在晋肯定是其中一个。从王在晋制定的军事策略就看的出来,他清楚的知道大明没钱了,没法支持辽东的大规模用兵,安稳守土才是关键。

    王在晋的潜台词很清楚,大明现在的国力无法收复辽东。

    暂时稳住辽东,尽快收拾内政,这才是大明的中兴之道。

    只不过原本的崇祯皇帝相信了激进派,相信了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誓言,结果从天启末年的好局势,搞得民不聊生,国库空的能跑老鼠。

    “用王在晋接替袁崇焕督师辽东!”想了这么多,崇祯皇帝下定了决心,心里也想尽快的见一见王在晋,同时也好拿袁崇焕和王在晋对比一下,看看他们之间区别。

    见王承恩回来了,崇祯皇帝沉声说道:“着内阁拟旨,六百里加急宣王在晋进京。”

    “六百里?”王承恩一时间没反应过来,重复道。

    “六百里怎么了?嫌快还是嫌慢?”崇祯皇帝瞪着眼睛看着王承恩。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