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人祸(二)-《大夏状元郎》


    第(3/3)页

    一大悬念圆满解决。

    但对诸糅真人来说,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没有达到,那就是拉郑浪之进道家。

    不过在拉之前,他还打算稍稍铺垫铺垫。

    他立即又说道:“此外,老道还有几个小问题想问问郑公子。”

    “真人请。”

    爽了一把的郑经倒没有因为老道的夸奖而得意忘形。

    诸糅真人立即又问道:“正因为看透了世家之祸,郑公子才离开郑氏的吗?”

    “算是吧。”

    郑经如实回道。

    这确实是他选择离开荥阳郑氏的原因。

    “公子高义。”

    诸糅真人立即又赞了一句,接着问道:“也正因为看破了儒家之祸,你才以三绝公子之名来藏匿大才,以免与其他儒家之人过于亲近吗?”

    郑经:“这个……应该没有吧?”

    他楞了一下。

    而诸糅真人则追问道:“那为何又要隐匿你之大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像我这种七情六欲过强之人,根本就当不了仁人志士,所以还是低调点为妙。”

    郑经以一段典故来回答了老道的这一问题。

    这一典故,来自于三国李康的《运命论》,但原文后面还有一句:“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意思是仁人志士就得勇于面对,并坚持操守,不惧诋毁,来成就自己的好名声。

    郑经当然不肯承认自己是仁人志士。

    这可就让诸糅真人为难了。

    这家伙,不是说自己想三妻四妾,就强调自己七情六欲过盛,到底想干嘛?

    难不成就是为了防我拉他进道家?

    不会这么狡猾吧?

    这可是让他犯难了,要知道,道家修行,是极为讲究清心寡欲的,七情六欲过盛之人确实不适合。

    那……这可如何是好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