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外篇-《KOF的遥想》
第(2/3)页
“……我这样的身份,有必要么!”男子?然,旋即又心平气和下来,“万龟,现在这儿就剩你我,我也才把你放出来,你明白我的用意吗?”
女子微微摇头:“我感激你让我这样存在,但我不懂。生前我为了我生长的环境尽心尽力,而现在,当初的太多东西,我却不懂了,陌生了。你,高尼茨,都是这样。”
男子望着她,想伸手抚摩她的头发,却终于放弃。
“高尼茨你是永远见不到了……虽然我见着你们之间的所有事情,却不知道你们各自的想法。我很好奇,但如果你不愿意说,也不会强迫。”
“……大蛇,我们……一千八百年来,做错了吗?”
“万龟啊!你忘了你们三神器的家训吗?当年我听到她这么掷地有声时,可是非常喜欢啊!来,我继续给你回放一段儿。”
……
建安十三年,赤壁东,山水之间。红花绿木掩野亭,男貌女才煮杏酒。
男子摇扇直视:“瑜不日将战,汝助否?”
“公瑾何不降曹公?”女子笑而斟,热酒凝烟。
“蒋干方才说项,乃有进阶之意;汝与曹公无交,却是何解?”男子按剑,“若非此处无他人……”
“便以乱军心之罪斩之?”女子一饮而尽,意显阑珊,“公瑾,可记得洞庭湖畔之言?曹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重镇三得其二,麾下俊才或出士族,或出庶族,惟能是用。环视天下,西域早非汉家所至;西凉自董仲颖身死,乱象纷呈;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璋斗于一隅;刘豫州颠沛流离,无根之木,今尚能抗曹公者,惟江东可勉试之。然则,曹公若挫,天下控难有一统之机。是时也,汉家虚耗于内,元气大伤,待北狄寇关,何人抗之?以何抗之?公瑾,百越虽居江南,亦知唇亡齿寒,今与江东望族缠斗,更无中原之富庶,他日强骑摧枯拉朽而来,则百年,甚或数百年无昌盛之望。屈矣!”
男子左摇扇,右执杯,几近唇而不饮。
“……瑜与伯符相交,其临终有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大丈夫顶天立地,不可负……汝之真言,旦夕在耳,瑜……有愧矣。”
女子击掌而滩:“旦使汝负天下人,不可汝负孙伯符?”
男子以羽扇掩面,饮。
良久,男默女泪。
泪涓如泉,其声凄苦:“恨不逢汉武,恨不生中原,吾生误也……周瑜,允吾一言,否则,吾与汝血溅此亭。”
“……请试言。”
“今汝将战曹公,若败,则携孙权降之;若胜,则携此功,停江东与吾百越之斗,三年足矣。吾将率族人渡东海以寻他乡……”
“不可!”男子大惊,“东海波涛汹涌,举族以博,险甚!”
“不然,与江东搏于泥潭?”女子拭泪,逢微风拂,恍似羞花,“吾睹中原戮,兵戈繁而自然毁,既无回天之能,不如远避之。”俄而起身,“吾之虑,中原无人可知也。公瑾,吾知汝大才,亦望汝败……且自重。今别矣,吾于百里之外待之。”
第(2/3)页